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

【新時代奮戰日記】老師,我是台灣民族


開學第一堂課,同學、老師彼此都不認識,滿心期待脫離原本的生活環境來到這會有什麼新的發現。但總有些事讓我實在不想一次一次被提起,在面對到新的朋友時特別被注意。
課堂開始,老師一個個點名,希望認識大家。
謝忠瑋!
我被這樣點到大喊「有」!
老師停頓許久,「噢,少數民族啊!你是台灣民族的是吧!」
「對,老師,我是」,尷尬的情緒寫在臉上,頭低到不行。「那你肯定會說台灣話吧!自我介紹來聽聽」,老師充滿好奇的眼神看著我,旁邊的同學比起知道其他中國同學的興趣嗜好,更有興趣我口說他們完全聽不懂的台灣話自我介紹。
下課後,同學全部圍過來,問著我許多問題,「台灣很多民族小吃吧」、「你們也有自己的節日吧」、「考內地大學你們加多少分」......同學們的「熱情」讓我有點招架不住。
不久一位同學走過來,他看起來特別親切,一出口就讓人覺得很溫暖,但越聽越覺得怪怪的,他跟我說「你是少數民族,我們一定會特別照顧你,咱們中國最包容,你們一定很辛苦,像你幾乎都被『陸化』,普通話說得挺好,能說台灣話的人越來越少吧!還好你還會說」,這時複雜交錯的心情,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向「熱情」的同學們表達。

當然,上面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,我也不可能叫自己或是被稱為「台灣民族」,但這樣的劇情確確實實發生在旁邊的朋有生活中。
在中國,每個人的身分證上都會有民族,以標識出自己是什麼民族。除了漢族外的55個民族,統一被稱為「少數民族」,少數民族除了部分有自治區,像熟知的是「廣西壯族自治區」、「寧夏回族自治區」、「內蒙古自治區」、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」、「西藏自治區」外,其他的各民族散居在各地,有些跟著自己的民族群居在傳統村落中,但大部份都跟漢人居住。在我認識的各族群朋友中,與我同世代許多人幾乎不知道自己的語言或是文化,他們很自然地接受被漢化的結果。因此,多年來中國政府為了要努力保護民族文化,特別會給一些「優惠政策」-加分、二胎、特殊政令等,政府認為甚至教育中都是這樣教導的,「少數民族是我們一份子,因此我們要特別照顧少數民族」。這個「我們」,當然是指身為多數民族的漢人責任。
可是,來到這裡,我真的很難開口說出「少數民族」四字,不曉得是不是在台灣政治正確教育太成功還是怎麼來著,「少數」二字的標籤化,特別讓人覺得不舒服。

今天晚餐跟著朝鮮族還有土家族的兩個朋友吃飯,其中一位一開口就問我「學長,你是少數民族嗎」。
「不是,但在台灣我們不稱呼『少數民族』,這對於複雜文化的台灣,我不知道怎麼定義少數,即使有,這樣的稱呼也沒有意義」我說。
「雖然是土家族,但我不會講土家話、也沒有傳統文化了」
「那你覺得遺憾嗎?」,我這樣問他
「很可惜,但漢化是必然性」
另一位朝鮮族的同學就說,小學時,舉手表示「我是朝鮮族」,不但沒有比較光榮,甚至覺得特別尷尬。

談完後,離開食堂,我一直思考,如果我被稱為少數民族,來自台灣的台灣民族,然後這樣被「特別關心」,我會很開心嗎?那個關心,蘊含著「我是社會必須負擔的責任」,其中包含太多同情,同情你的身份、同情我覺得你跟被同情的所有事情,這上對下的同情,到底誰會甘心當少數民族?但如果他是將跟著自己一輩子的符號,會期待社會怎麼看你?

我想這也給我上了一課,在台灣,很多時候面對「原住民議題」、「勞工議題」、「同志議題」、「新住民議題」、「婦女議題」,不也是這樣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