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

【我見我聞】淺談服務污染



如果對於「服務」擁有熱情的大家,一定有印象,李家同先生在2011年一場演講上,批評大學生至偏鄉做服務是「白癡」,此舉只會徒增孩童困擾,造成「騷擾」小朋友的問題。透過病毒般的媒體擴大渲染,讓不分青紅皂白各界大聲斥責。
那是在台東菜販-陳樹菊女士的新書發表會上的一場記者會,事實上,我們回復原句,李先生要表達的,除了前面那段話外,他後面更說到,只是帶著小朋友唱歌跳舞,但山地小朋友本來就會,並不需要他人教,這樣的營隊只會讓他們覺得「騷擾的不得了」。

聽完這句話,你有沒有突然停頓了一下,冷靜思考自己出過的服務隊是不是「只是帶著小朋友唱歌跳舞」?如果是,那你就正是李先生口中的「白癡」,別再製造「服務污染」,快改變自己的態度吧!

究竟什麼是服務污染

當我們自以為是的要「帶給」當地小朋友什麼,其實就是對他們生活的干擾。認為偏鄉缺少很多資源,所以我們要從都市「帶給你們」;認為偏鄉很難體會現代的進步,所以我們要從都市「帶給你們」。這種「帶給你們」的心態,名符其實就是上對下的施捨,可是,我們憑什麼做這種施捨?他們憑什麼需要我們施捨?

另一篇新聞發生在2014年,台東大學的社團到蘭嶼教小朋友「吃牛排禮儀」,當然新聞一出來,又再一次被撻伐。對此我不再批評這件事正確與否,但大家可以嘗試反思,「到底出服務隊的目的是什麼?」

服務隊哲學

我曾跟著台灣創價學會出過三次偏鄉服務隊,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年。創價的服務隊秉持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先生提倡的人本思想「孩童是未來的希望!」,以這個理念持續推動服務隊至今已經邁入15年。
到底為什麼服務隊的哲學這麼重要?因為沒有核心思想,活動終將淪為「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」,不知道「為了什麼」而出服務隊,就會陷入自己的思考脈絡,認為「他們需要什麼」,所以我們舉辦服務隊。然而,確立「為了什麼」的服務隊,我們將回歸到「用他們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什麼」。擁有核心哲學,我們知道方向、有目的,才能跟著小朋友一起度過有價值意義的營隊。

經歷這這幾次創價的服務隊,你問我,「我改變他們什麼?」,短短兩天,你到底能做什麼?我可以明確地說,「沒有!」,但在這過程,身為工作人員的每個大哥哥大姊姊很認真看待小朋友,一心期待眼前這個人都能成長改變,發揮自己的價值,成為真正為了改變社會的領導者。以為只是單純付出,結果意外發現,同時也喚醒自己原本那最單純的心。這是一個「重視每一個人」的服務隊。
而分離的時刻,小朋友們和我們都流著淚,但我深知,他們原本就擁有的「勇氣」、「希望」、「夢想」又再次發芽。小朋友大喊著「我最愛創價的哥哥姊姊」,我才知道,還好,我們不是「服務污染者」,而是「培育社會領導人」的重要領導者。

回歸原點思考意義

究竟,我們對於服務隊的期待是什麼,他的目的、他的價值?必須重新確立,跟著一群擁有同樣意念的夥伴一起完成,這將影響著服務隊最後的感受,否則,出了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幹嘛的服務隊,最後只會覺得「這個假期我在浪費時間」,同時其實你也在「騷擾」小朋友,冤冤相報,彼此浪費,那何必呢?

沒有留言: